新资讯_逆袭中国制造收购日本造汽车零部件进入蓝海深处
逆袭!中国制造收购日本造 | 汽车零部件进入蓝海深处
上周,日本知名汽车安全气囊供应商高田公司的破产,成为市场关注焦点。随后,美国买家的中国东家,也成为焦点。
日本制造最大破产案
6月26日,因安全气囊召回深陷经营困境的高田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全球21家海外附属公司,也一并破产。东京证交所决定,从6月27日起将高田股票摘牌退市。
“汽车安全气囊召回”已缠绕了高田近十年之久,由于应对不利,有着八十多年历史的日本公司终于不堪重负。据称债务规模超过100亿美元,创下日本制造业二战后破产规模纪录。由此,这起破产成为日本史上最大规模制造业破产案。
高田占据全球安全气囊20%的市场份额,在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德国的奥托立夫(30%的市场占有率),与丰田、本田、福特、宝马等多家汽车厂家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曾经是业内公认的“安全的象征”。
实际上,高田的最终破产并不令人感到特别惊讶。近几年高田的安全气囊大批量出现安全问题,其使用的气囊充气物质如果长时间暴露在高湿度和高温度的环境中,会引发爆炸,致使金属碎片飞向汽车内乘客,其安全气囊问题已导致全球17人死亡和100多人受伤。
创立1933年的高田公司,曾被业内誉为“安全的象征”。最早,高田主要从事纺织业,采用编织技术生产救生索。1960年研发出首例两点式安全带,开始逐步在安全备件领域崭露头角。随后高田在1987年正式开始生产安全气囊,居于世界第二大汽车安全产品生产商。
《日本经济》评论指出,一家具有84年历史的老牌制造企业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令市场感到遗憾。
气囊问题早在10多年前就有报道,但高田迟迟给予重视,主要原因在于背靠大企业的日本式经营体系,缺乏对消费者的关注和危机意识。这也是很多日本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高田破产会引起连锁反应,造成其他大量的汽车零件分包商的业绩恶化,甚至引发日本部分地区的就业发生下滑。日本经产大臣世耕弘成表示,日本政府已下达指示启动针对与高田进行交易的中小企业的担保制度,提供周转资金,为这些企业随时备好临时支援,防止陷入连环破产的恶性循环局面。
美国买家浮出水面
同日,美国百利得汽车安全系统(KSS)公司宣布与高田达成了高田破产后资产购买意向协议。KSS是全球顶级汽车安全系统供应商之一,将以16亿美元收购高田主要业务,包括座椅安全带、儿童安全座椅等。双方已签订《谅解备忘录》。
根据21世纪经济报的报道,此次交易是针对高田破产后的资产,因此可以避免相关债务和诉讼风险。KSS购买资产,支付给高田的破产管理委员会,用于处理赔偿和诉讼,后续如何处理安全气囊召回与新买家KSS并无关系。这使得KSS可以集中精力,发展业务。
随着高田事故频出和安全气囊的不断召回,也使汽车安全市场格局发生变化。
高田流失的客户正在面临着被其他三大汽车安全系统供应商奥托立夫、天合、KSS的蚕食。